【原创】杂谈鲁迅与文学创造

“鲁迅(1881年9月25日—1936年10月19日),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、教育家。对“五四运动”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,他也是在长达十年文革期间的伟大的文学家之一。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翻译家,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。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。”

看过百度百科摘录的这段关于鲁迅的、夸大其词的、自相矛盾的介绍后,我开始怀疑之前我对鲁迅的印象——鲁迅为了救国救民弃医从文,为中国人的觉醒做出巨大的贡献。

我自己也编故事,写杂文,有时候也写诗,我也稍微体会了一下文学创造的心情。对我而言,不论文学作品多么写实,写作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,而非为了改变社会。从我自己的写作的感受出发,我并不十分认同鲁迅文学创造主要是为了救国救民的说法。

我觉得,鲁迅等人写作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,所谓爱国动机可能是后人编造的理由,因为文学创造并非一种可以救世的方法,如果是为了救国救民,还不如去做医生。至于这些文学类的作品有什么社会价值,也与作者的写作动机并不相关。

文学作品可以使相似经历的人产生共鸣,并有所思考,但却难以把人引导如正确的道路,变革并不是文学创造的动机,例如:

《祝福》中的祥林嫂让人同情,让人觉得世间缺少温暖。也有人认为祥林嫂抱怨是她的不对,那些逼死她的人才是真正适应者,应当去学习的。

《阿Q正传》中阿Q自欺欺人,麻木不仁让人痛恨,我们不能做麻木的人。也有人认为做人就应当这样子,要有阿Q精神,要自嘲并自称屌丝。

《孔乙己》中的主人公是失败的秀才,满口无用的之乎者也,可以理解为科举害人,可以理解为官本位的思想害人,也可以理解为读书无用,人就应当不择手段的当官然后去压榨他人。

所有的文学类作品我都难以予以最高的评论,包括老子的道德经,以及中国的四大名著,这些文学性很强的书可以使人共鸣,促人思考,但它的力量仅限于此。

只有追求真理的作品才具有永恒的力量,同样生活在这个远非完善的世界中,这些的人的存在就是一个奇迹,寻求真理的人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。

5 thoughts on “【原创】杂谈鲁迅与文学创造

  1. 所有的文学类作品我都难以予以最高的评论,包括老子的道德经,以及中国的四大名著,这些文学性很强的书可以使人共鸣,促人思考,但它的力量仅限于此。

    只有追求真理的作品才具有永恒的力量,
  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    你所说的最求真理的是指什么?是哲学么?真正的文学作品一定包有真理的东西;说起真理,以及追求真理一类的人,可能你稍显意气风发,理想主义——我并不想对“理想主义”有何偏激、世故的看法。
    《祝福》和《阿Q正传》,包括鲁迅的其他作品你应该到了特定的年龄再读,而你现在看到的可能只是作品最表面的东西。

    鲁迅的确是被利用了。但恐怕了解一个人,尤其是评价鲁迅并不是那么简单吧。

    1. 追求真理我指的是科学类,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,那些古典的书,有的是思考,但很难说有研究
      科学对我而言,并不是一个价值外的事物,从科学内,尤其是社会科学中,我们也能够得到价值。虽然我们并不能确信这就是真理,但总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。这比那些纯粹的思想家、革命家的文章要好的多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