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转载】所以你们还要说名人名言自有它的道理么

整理自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3075850

1.“知识越多越反动”——毛泽东 其实还有前半,所以是“路线错了,知识越多越反动”。这句话常常被用来指责毛反智,其实也并非如此。

2、言必信,行必果。

此句是《论语·子路》中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的现代误读或演绎,《论语·子路》中相似的原句为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!小人哉!
此句全段是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子贡问曰:‘何如斯可谓之士矣?’子曰:‘行已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’曰:‘敢问其次?’曰:‘宗族称孝焉,乡党称弟焉。’曰:‘敢问其次?’曰:‘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!小人哉!抑亦可以为次矣。”曰:“今之从政者何如?”子曰:“噫!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!”
联系上下文看,孔子提倡的是“言而有信、行而有果”的中庸之道,不提倡 “必信,必果”的极端情况,所以孔子说这样的人是是固执的小人啊,但是我们看下一句,“抑亦可以为次矣”,这段是子贡和孔子讨论什么是“士”,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,孔子认为这样“硁硁然!小人哉!”但是这也是一种“士”只不过是相对低一级的“士”,那么什么是士,孔子自身就是一位“士”,那么他会将自己与小人并列吗?显然不会。所以这里的小人只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较低的境界的人,决不可视为是一个没有道德的小人。孔子之所以认为这样的”小人”硁硁然,是因为孔子的思想提倡中庸之道,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,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显然是一种过,不为孔子所赞同。
从现代强调的角度讲,毫无疑问我们坚决反对“言必不行、行必无果”,提倡“一定程度上的言必行、行必果”,这实际上和“言而有信、行而有果”是相容一致的。此种说法是现代大多数人只看言必信,行必果6个字的断章取义而已。
【硁硁】kēng kēng
〈文〉〖形〗形容浅薄固执
3、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——《论语》
原句是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”。 虽然常被人用来教育父母健在者不要远行,不过孔子原意是只要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处还是可以去的
4.“男儿有泪不轻弹”——《宝剑记》
还有后半句“只因未到伤心处”。很好理解了吧。
附全诗:
欲送登高千里目,愁云低锁衡阳路。
鱼书不至雁无凭,几番空作悲秋赋。
回首西山日已斜,天涯孤客真难渡。
丈夫有泪不轻弹,只因未到伤心处

5、贫贱夫妻百事哀

《遣悲怀》其二
昔日戏言身后意,今朝都到眼前来。
衣裳已施行看尽,针线犹存未忍开。
尚想旧情怜婢仆,也曾因梦送钱财。
诚知此恨人人有,贫贱夫妻百事哀。
整首诗表达的意思是
诗人见到日常的事物,开始怀念已经逝去的妻子,白天事事触景伤情,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。
最后一句的意思是:
夫妻死别,固然是人所不免的,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,一旦永诀,是更为悲哀的。
这里的百事哀,指的是现在生活里的点点滴滴,都能唤起诗人对妻子的想念。
而不是说贫贱的夫妻,如果连吃饭都成问题,又谈什么恩爱的爱情呢
6、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

这句话,一直被翻译为:对于老百姓,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,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。这句话被认为是孔子提倡愚民的理论根据。
实际上,这句话是这样断句的:民可,使由之;不可,使知之。意思是:如果人民的素质高,就给他们自由宽松的环境;如果人民的素质不高,就要教化他们。这和孔子是倡导“有教无类”的思想相吻合。
不同的断句,大相径庭的意思。断章取义害死人啊。

7、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。 “为”是“修习,修炼”的意思;天诛地灭,是并列结构,就是天地诛灭的意思。讲通俗一点就是:“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,将会遭到天谴。”如今很多人却将其解释成:“人如果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,那么老天都会诛杀他。”
wéi
(5) 治理 [administer]
为,治也。——《小尔雅》
诸葛瑾为 豫州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
8、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。
原句是「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,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」。这里的「女子」不是泛指女人,而是妾。小人是「小宗」。两者共同点都是跟你有点关系,可是关系又不大。所以才有了后面的,跟他们亲近了,就不把你当回事;跟他们疏远了,又对你不满。
9、量小非君子,无度不丈夫

“量小非君子,无度不丈夫”,因为是运用了对仗。可惜“度”为仄声字,犯了孤平,念着别扭,很容易读为平声字“毒”,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古人便把这句改为“无毒不丈夫”了。这句话在长期辗转流传中音义皆变,结果以讹传讹,据妄想诋毁成“无毒不丈夫,量小非君子”的凶言恶语了。

10、三思而后行

原文:
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曰:再,斯可矣。”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释义:
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很多次。孔子知道后说,考虑两次就够了。
哭晕的理由:
老人家的意思是两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就OK了,不要想太多!Just do it!想来想去的还不行动,墨迹泥煤啊!
11、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

原文:
酒肉穿肠过,佛祖心中留;世人若学我,如同进魔道。”——道济禅师(活佛济公)
释义:这句话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:话说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(成都)时,在城外的庙里驻扎,还强迫寺里和尚吃肉。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:“只要你答应不屠城,我就吃肉。”张献忠答应了,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,一边念着这句话。他是为了城里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。
哭晕的理由:
济公认为只是大神通圣人在特定情况下,为度众生才吃肉。而济公自己吃了两只死鸽可以吐出两只活鸽来。如果你也可以做到,尽管吃肉,做不到的话还是老老实实持戒吧!

12、闭门造车

原文:
古语所谓闭门造车,出门合辙,盖言其法之同。”——朱熹《〈四书〉或问》卷五

释义:
只要按照同一规格,就算关起门来制造车辆,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同(古代的车两轮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,符合规格,就能合辙。)。

13、能者多劳,劳者多得

14、学而优则仕
《论语》:子夏曰:“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”
“优”字时常被认为是“优秀”的意思,于是就解释成: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去当官。
实际上,“优”的正确意思是“有余力”,学者将这句译为:“做好了官,有余力就去学习;学习好了,有余力就去做官。”

15、知识就是力量
培根的原句是:“知识就是力量,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。”很明显,他也是想强调后面。
16、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。
很多不学无术之辈每天就拿着孟子的这句话当成自己不读书的借口。
【出自】: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尽信《书》。则不如无《书》(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)。吾于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”宋·陆九渊《政之宽猛孰先论》:“呜呼,尽信书不如无书。”
17、天奋斗,其乐无穷!与地奋斗,其乐无穷!与人奋斗,其乐无穷!出处:《毛泽东选集》之《奋斗自勉》(毛泽东 1917年)。
18、“妇人有三从之义,无专用之道。故未嫁从父,既嫁从夫,夫死从子。”
我怎么看都是丧葬礼仪,怎么就变成压迫了?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